顺四时养生之小暑
发布时间:2025-07-07 浏览:64次
一、小暑节气知多少
时间:每年7月7日或8日,太阳到达黄经105°,标志着盛夏的正式开启。
气候特点:
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高温高湿的“桑拿模式”,江淮流域结束梅雨,华北、东北迎来多雨季。 农谚云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,此时雷雨、台风频发,需防涝抗旱并重。
物候现象(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):
一候温风至:风中裹挟热浪,凉意尽消。
二候蟋蟀居宇:蟋蟀避暑迁至庭院墙角。
三候鹰始鸷:老鹰高飞,远离地面的酷热。
农事活动:
华北、西北收割冬春小麦,其他地区忙于水稻、棉花等作物的田间管理。 民间有“夏播作物间定苗,追肥治虫狠锄田”的农谚。
二、传统习俗:舌尖上的小暑
1. 饮食习俗
头伏饺子:北方“头伏饺子二伏面”,饺子象征“元宝藏福”,开胃解馋。
食新尝鲜:南方农民用新米做饭,供祀祖先后共享“尝新酒”,感恩丰收。
小暑吃藕:藕含丰富营养,清热养血,鲜藕煨蜂蜜可安神助眠。
吃暑羊:鲁南、苏北地区喝麦仁汤、吃羊肉,民间有“彭城伏羊一碗汤,不用神医开药方”之说。
炒鳝片:俗语“小暑黄鳝赛人参”,黄鳝性温,补中益气,适合冬病夏补。
三、小暑养生全攻略
1. 起居调摄:避暑防湿
作息:晚睡早起(建议23点前入睡,6点起床),适当午睡30分钟养心气。
环境:空调温度不低于26℃,避免直吹,定期开窗通风防“空调病”。
出行:避开正午高温,外出戴遮阳帽、涂防晒霜,备好藿香正气水防中暑。
忌坐木椅:“冬不坐石,夏不坐木”,露天木椅易吸潮,诱发风湿。
2. 饮食养生:清淡健脾
原则:少油腻辛辣,多甘寒清热、健脾利湿之品。
推荐食材:
主食:薏米粥、绿豆汤、酸梅汤(乌梅+山楂+甘草+冰糖)。
蔬菜:苦瓜、黄瓜、丝瓜、南瓜(补充维生素,清热生津)。
蛋白:鱼、瘦肉、豆制品(补充体力,避免过量)。
禁忌:少食冷饮、冰镇西瓜,以免寒湿困脾。
3. 运动养生:和缓为宜
选择:散步、太极拳,避免剧烈运动大汗淋漓。
时间:清晨或傍晚,每次30分钟,微微出汗即可。
注意:运动后及时补水,可饮淡盐水或绿豆汤。
4. 情志养护:静心宁神
调心:保持心态平和,通过冥想、听轻音乐缓解烦躁。
穴位按摩:
劳宫穴(握拳中指尖处):清心安神。
内关穴(腕横纹上2寸):养心安神,缓解心悸。
5. 中医调理:冬病夏治
三伏贴:首次贴敷前试贴15分钟,成人2-4小时,儿童半小时至1小时,孕妇及皮肤敏感者禁用。
艾灸/拔罐:祛湿排毒,重点穴位为足三里、中脘、神阙。
中药泡脚:艾叶+金银花+薄荷煮水,睡前泡脚15分钟,促进血液循环。
四、现代医学小贴士
补水:每日饮水1500-2000ml,少量多次,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。
防晒:紫外线强,外出戴太阳镜,穿浅色透气衣物。
慢病管理:高血压患者监测血压,避免情绪激动;糖尿病患者注意饮食定时定量。
五、结语
小暑是盛夏的起点,也是养生的关键期。顺应自然规律,饮食有节、起居有常、心态平和,方能“无厌于日”,健康度夏!愿这个夏天,你我能于酷热中寻得一份清凉,于忙碌中守住一份宁静。
学练正宗太极,认准养心太极
联系人:袁先生
手机:13685282568
微信号:y804451040
咨询QQ:804451040
E-mall:804451040@qq.com
中心官网:www.czyxtj.com
常州养心太极联合会
地址:常州市天宁区元丰苑门楼二楼、三楼(与天宁寺大门隔岸相对)